人类制定了道德规范,可以约束很多人的眼神,让社会趋于稳定。但人类遵守或不遵守道德的动机何在?
人类普遍存在理性,通过理性来选择道德,遵守道德。当所有人都遵守道德的时候,社会就会平稳发展,起码可以形成内在的协调性、一致性,而不会分崩离析。但道德并不具备强制执行力,有人违背道德,只能获得别人的指责,甚至根本不会获得指责,只要偷偷摸摸地做,不让别人知道,就算没事。虽然古人说过,“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”还说,“举头三尺有神明。”算是警告世人,神灵可以随时判断,判断人是否违背道德,是否给予惩罚。佛教搬出了因果论,认为“种下善因得善果,种下恶因得恶果。”“善恶到头终有报。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”就像现在人们经常说的,“正义也许会迟到,但从来不会缺席。”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,要维护社会道德,要让那些不守道德的人有所警惕。但这种道德说教明显有着天然的漏洞,因为很多人都在违背道德,甚至开口即差。人们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是不一样的,口是心非本身就在违背道德。每个人都在表演,哪怕回到家里都在表演一定的社会角色,就更别提到社会上工作了。当人们表演熟练之后,就会融入这种社会角色,甚至融入多种社会角色,开口就说谎话,已经形成了一种下意识行为,本身就是违背道德的,却不会遭到惩罚。谁说谎说得真,能骗过很多人,谁就可以混得风生水起,甚至成为权贵。谁不会说谎,谁就会成为被他人捉弄的对象,甚至长期处在社会底层,辛辛苦苦劳动,却挣钱不多。
展开剩余71%道德本身具有一定的虚伪属性,是统治阶级确立的,还有人们约定俗成的意思。但道德本身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,要维护社会稳定,并不一定维护所谓的公平和正义。人类遵守道德只是一种理性的选择,或者说经过算计之后的选择。对自己有利的道德就要遵守,对自己没利的道德条款就有可能违背,甚至违背之后不声不响。就像男女偷情一样,本身违背公共道德,但谁也不说,事情没有泄露出去,就只当没有这回事。即便事情泄露了,人们也比较宽容,那么偷情的男女会继续偷情。婚内出轨也是如此,只要另一方不知道,或者允许,那么偷情就有可能长期存在。明明违背了道德,没有遭到惩罚,反而觉得很愉快,那么这样违背道德的事情就会增多。青年男女谈恋爱谈到一定的程度,就会同居,却并不一定结婚。男人和多个女人同居,女人和多个男人同居,只要双方都不明说,都是默认的,自愿的,那么这样的同居现象就会变得非常普遍,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被称为非法同居。男女都经过了算计,知道同居对自己有好处,起码可以解决一些生理问题,可以解决很多衣食住行的问题,当然就可以同居了。有人谴责在公共场合吸烟的,但吸烟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违背道德的地方。只要自己痛快就行了,而监管者又往往缺席,最终在公共场合吸烟的人还是不少,只是扔的烟头就让清洁的阿姨很烦恼,就更别提烟雾缭绕的大厅了。
道德适合拿出来宣讲,适合规劝世道人心,真正实行起来,人们却发现道德只能是表面文章,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法律。法律具有强制执行力,而道德似乎并没有强制执行力,只是号召人们遵守,甚至反复宣讲,对人们形成洗脑效应。古代封建统治者宣扬改造了的儒家道德,形成礼教之后,对人们思想形成一种禁锢作用。尽管这种道德有很多漏洞和错误,甚至对人性形成扼杀和摧残,尤其对女性形成一种禁锢,对女性的身体和精神都形成摧残,但这样的道德维系了上千年,似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虽存在即合理的存在主义观念并不一定正确,但古代的封建道德统治了上千年,其中有一定的合理成分,而社会结构又比较稳定。一般情况下,统治者要保证绝大多数的人成为农民,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民间榨取钱粮。统治者经过精密算计,知道维系道德体系的重要性,也知道所有人遵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,主要还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性。倘若道德体系崩塌,阶级收入差距变大,贫富差距变大,就会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,尤其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,很容易出现社会变革,也很容易出现底层劳动人民的反抗。封建道德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,而对于老百姓的利益却没有多少涉及,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,而不是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。
看看封建大家族所谓的道德就知道怎么回事了,大多都是封建家族的统治者私自制定的一套族规,说是维护道德,其实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威,为了维护利益分配的秩序,而不是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。到了现在,人们大多知道道德是怎么回事,也会算计道德的作用。一个人相当多的算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完成了,及至成人,遵守道德规范变成了习惯,这大概就是孔子讲的“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”的道理,良好的教育可以缩短人的道德完善过程,其实也就是缩短了算计的过程。但人们并非如孔子那样思考,长大之后仍然会继续算计道德,只要违背道德没有什么风险,甚至能够获利百倍,那么就要大胆地违背道德。倘若违背道德有一定的风险,但能够获利百倍,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惩罚失去的利益,那么人们就要违背道德,去干获利的事。商人卖假冒伪劣产品,官员贪污腐败,教师偷着办辅导班,医生搞过度医疗,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,都算是违背道德的行为,但就是堂而皇之地存在,说明违背道德的收益远远大于遵守道德的收益,即便被惩罚,也不会失去多少利益,最终人们会以利益为主,公然抛弃道德,而且善于隐藏自己的行迹,不被别人发现。
看来,人类遵守或不遵守道德的动机是利益,是有没有获利,而不是纯粹完善自身的精神境界。当人类开始算计遵守道德还是不遵守道德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算计利益了,但道德仍然存在,只不过显得有一些虚伪罢了。
发布于:河北省申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